大宗商品综述: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速,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28日09:27
  回顾 
  
    本周国内大宗商品陷入震荡走势,工业品走势震荡,农产品有所反弹。主因一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,市场情绪仍然谨慎;二是,国内政策保持定力,尚未急切发力;三是,国内反制政策对农产品供需格局的影响显现。

  海外

  1)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预测的3.3%下调至2.8%,为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;2026年增速预期为3.0%(较此前下调0.3个百分点)。驱动因素: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引发贸易战,叠加政策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,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、投资意愿下降。2)制造业PMI初值50.7,低于预期,服务业PMI初值51.4,高于预期。4月PMI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动能减弱,服务业拖累综合表现,滞胀风险上升。尽管制造业暂时回暖,但政策不确定性和价格压力可能抑制复苏持续性。未来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路径及企业信心变化。3)美国3月新建住房折年数72.4万套,稍好于68万套的市场预期,但新房库销比仍在8.2个月左右的高位,销售整体处于底部,不利于新开工和地产投资的改善。4)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初值48.7,创2023年初以来最高水平,但仍连续第13个月低于荣枯线。

 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的边际改善更多反映短期订单消化和抢出口效应,而非实质性需求复苏。在贸易政策冲击、服务业疲软及通胀降温的综合影响下,经济前景仍面临显著下行风险。未来需关注欧央行降息节奏、美国关税谈判进展及德国财政刺激的实际效果,以判断制造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复苏。

  国内

  1)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。会议提出用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,相比前一次会议,有针对性的提法较多,释放了积极迎战风险的信号。其中,尽管财政政策“更加积极”、货币政策“适度宽松”的定位与2024年12月9日时一样,但“加紧实施”、“用好用足”、“更加积极有为”等提高了政策执行力度和节奏的要求;同时重申逆周期调节的“超常规”定位,体现了对当前“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”的深刻认识。2)4月LPR利率报价维持不变,主要原因,一是,4月以来,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等政策利率保持稳定,LPR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;二是,当前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,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仅为1.52%。三是,一季度经济走势偏强,尽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,但下调 LPR 报价的迫切性不强。后续LPR走势展望: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,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,择机降准降息。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,及可能对国内经济的冲击,预计二季度“择机降准降息”时机已经成熟。3)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.3% 转为增长0.8%,3月份利润由1-2月份下降0.3%转为增长2.6%,这表明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下,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。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打好宏观政策 “组合拳”,推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为工业企业利润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政策的有效性。

  大宗商品观点

  多空因素共存,商品维持震荡格局。一是,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格局,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,IMF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预测,商品市场面临需求走弱的压力;二是,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出来,这加剧了特朗普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,导致其立场出现摇摆,不断传递出反复的信号(是否下调或取消对华的高关税),扰动市场情绪;三是,国内政策定调积极,高层会议要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预计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加快推出,有助于对冲外需面临的冲击,改善内需定价类商品的预期。(国贸期货 宏观金融研究中心)


 

 
   免责声明:此文仅供参考,未经核实,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,并请自行承担责任!
相关资讯: